肝癌由什么血管供血,肝癌侵犯血管什么意思
小肝癌和肝血管瘤是完全不同的2种疾病。小肝癌是指直径不超过3cm的肝癌,肝血管瘤通俗的说就是指肝内的一团畸形的动静脉血管团,小肝癌是恶性肿瘤,需要及时治疗,治疗手段包括手术、介入、射频消融、微波等等,治愈率高达98%,肝血管瘤在直径5cm一般不用治疗,如果直径超过5cm以上、增长快,会压迫周围组织或有破裂出血的风险,可以行介入治疗或者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。

普通CT或者B超不容易鉴别二者,最好的办法是做CT增强扫描。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再做CT扫描,小肝癌因为主要由动脉供血,在动脉期造影剂在病灶局部显影,即出现了强化,静脉期造影剂很快消失,称之为早出早归。肝血管瘤因为由动静脉畸形组成,注射造影剂后从动脉期开始显影强化,可以一直持续到静脉期结束,称之为早出晚归。另外,还有一种肝脏良性占位病变是肝囊肿,由囊壁包裹着囊液组成,由于病灶内没有任何组织和血管成分,所以CT增强扫描都表现为不强化的低密度影。

中医中药治癌对于减轻癌症病人的症状和痛苦,提高生存质量,延长生命,降低癌症的死亡率,都有其重要的意义。中医中药治癌有五大特点:1、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。肿瘤虽然是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,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。对多数的肿瘤病人来说,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,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,实施辩证论治,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,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,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。

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,但还有残癌、或区域淋巴结转移、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,运用中医中药术后长期治疗,可以防止复发和转移;放、化疗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有相当的副作用,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既能减轻放、化疗的副作用,又能加强放、化疗的效果,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或不能手术和放、化疗的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,因此我国治疗癌症比外国多了一条中医中药的途径。

肝癌的治疗方法比较多:第一个手术治疗,这个是一个首选的治疗方式。不过患者可以考虑肝移植,但是肝移植的费用比较高,肝源有限。第二个,射频消融。手术后进行射频治疗,将肝细胞凝固坏死,控制肿瘤发展。第三个是介入栓塞,肝癌细胞由动脉供血,肝动脉栓塞造影可将血管阻塞,导致癌细胞坏死,控制肿瘤进展。第四个,注射酒精,通过物理方法造成局部肿瘤坏死。

原发性肝癌血供丰富,血管瘤则没有血流信号。原发性肝癌可以试试抗癌菌药。肝血管造影的特点:①肝血管的粗细正常,瘤体较大时可有血管移位。②无动静脉交通。③门静脉正常,无癌栓。④血池影延续至静脉相、成为浓度大的微密影;血池的分布构画出海绵状血管瘤的大小和形态为其特征性表现。原发性肝癌:CT平扫绝大多数是低密度病灶,少数可以是低密度、等密度与高密度混合的病灶。
4、原发性肝癌血管造影表现有哪些原发性肝癌,主要是由肝动脉对肿瘤组织进行供血。原发性肝癌进行造影检查的时候,主要表现为肝动脉的增粗以及扭曲,出现肿瘤部分的异常血管团,造影表现通常包括以下几点:肿瘤血管的形成,肿瘤血管较正常的血管,会显得更粗,迂曲,走行紊乱,细小分支比较多。肿瘤组织造影时表现为肿瘤染色,也就是实质期的时候,肿瘤部分的密度要比正常的肝组织高,并且保持显影的时间比较长。